黑伴文章网
黑伴文章网 范文大全>>工作总结>>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

2015-07-20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一》

2016年全国旅游重点工作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迎接中国“旅游+”新时代!附件(2016年全国旅游重点工作) 2016-08-18

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有一句名言:“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我国正在迎来一个“旅游+”新时代。习总书记指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围绕“旅游+”新时代,作出了深度解读。

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业具有日益增长的拉动力、整合力和提升力,在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同时,与相关行业和领域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优化提升相关行业和领域价值。

7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这是指导新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文件。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以开明的态度、开放的思路、开拓的精神,积极推进“旅游+”。

一、旅游+是什么?

“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在此过程中,“旅游+”也有效地拓展旅游自身发展空间,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旅游+”与“互联网+”一样, 具有 “搭建平台、促进共享、提升价值”之功能。互联网以其无处不在的技术力量,通过“互联网+”全面深刻地改变世界;而旅游则以其强劲的市场开拓力量、美好生活追求动力及人文交流优势,通过“旅游+”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作为需求旺盛、潜力巨大的产业,“旅游+”有以下四个鲜明特征。

1、“旅游+”是需求拉动、市场推动的“+”。“旅游+”以巨大的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为所“+”各方搭建巨大的供需对接平台。

2、“旅游+”是创造价值、放大价值的“+”。“旅游+”不是机械的“+”,不是简单的“1+1”,而是有机融合,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1+1>2”的效果。这种“+”的魅力就在于,能“+”出新的价值、新的惊喜。

3、“旅游+”是以人为本、全民参与的“+”。“旅游+”是一个可以广泛参与、广泛受益、广泛分享的“+”,而且,“+”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力资本开发、创造力激发的过程。旅游是人本经济,“旅游+”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实质是通过人来实现“+”,用“+”来服务人。

4、“旅游+”是可以充分拓展的“+”。旅游业无边界,“旅游+”具有天然的开放性、动态性,“+”的对象、内容、方式都不断拓展丰富、多种多样,“+”的速度越来越快。经济社会越进步发展,“旅游+”就越丰富多彩。就此而论,“旅游+”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标志。

二、 “旅游+”,“+”什么? 旅游是一个无边界的产业。“旅游+”,是多方位、多层次的,“+”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1

战略层面:推进旅游+国家重大战略

旅游业具有综合功能带动优势,可以有效对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旅游+“五位一体”建设大有作为。在经济建设中,旅游业是战略性支柱产业,是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力量;在政治建设中,红色旅游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文化建设中,旅游是文化传承保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市场载体和需求动力;在社会建设中,旅游是促就业、惠民生的重要领域,催生新的社会组织形态和生活方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旅游是转化生态价值、传播和分享生态文明的美丽产业,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共享的绿色产业。

旅游+“五化”发展战略大有作为。

o 旅游+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发展特色旅游城镇,发挥旅游对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

旅游+新型工业化,有利于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户外用品、特色旅游商品,发展工业旅游,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和销售方式新形态;

旅游+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新形态;

旅游+信息化,将旅游业培育为信息化最活跃的前沿产业,用信息化武装旅游;

推进旅游+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进旅游生态化。

发挥旅游+的积极作用,使旅游业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产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沿产业、全面依法治国的窗口产业。推进旅游+服务“一带一路”、o o o o

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战略,发挥旅游在这些重大区域战略中的先行突破、融合融通功能。

2

重点行业:推进旅游+新的生活方式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

从人的需求出发,旅游可以+新生活方式。

推进旅游+研学(教育),研学旅游或游学在中外都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游学故事和作品,成为中华文化永放光芒的瑰宝。李白、杜甫等文豪的杰作,许多可谓游学之作。经过许多年沉寂之后,游学近年来又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庭认识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性。许多学子感受到寓学于游、寓学于乐的甜头,研学旅游在国内蔚然成风,有的还走出国门。研学旅游成为许多青少年假期生活的重要内容。 ☞为适应我国研学旅游发展需求,国家旅游局正在开展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建设,为研学旅游提供高水平的场所;成立内地游学联盟,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多种形式的研学旅游活动。下一步要健全研学旅游安全保障机制,提高安全保障水平;推动国际研学旅游交流,会同有关部门规范和引导中小学生赴境外研学旅游,维护出境研学旅游秩序,保障青少年出国出境研学旅游质量和权益。

推进旅游+交通,迎接汽车时代、高铁时代、低空时代。目前,我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突破11万公里,列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铁运营总里程超过1.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铁路网。我国游客选择自驾游出行的比

例已超过70%,庞大的自驾游规模和日益兴起的房车旅游对营地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高铁的开通,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航空条件的改善,极大地便利了游客出行。

☞顺应 “旅游+交通”时代需要,国家旅游局着手编制全国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规划和建设标准,促进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协调出台营地住宿登记、安全救援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丝路沿线、长江经济带建设一批自驾车房车营地;依托铁路网,开发高铁旅游、旅游专列和“东方快车”、“新中欧”等铁路旅游产品,开发建设铁路沿线旅游产品。积极发展低空旅游,培育低空旅游目的地和产业链。

推进旅游+休闲度假,形成旅游休闲一体化。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7000美元,旅游需求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为优化休假安排,更好适应职工和居民休闲旅游需求,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强化落实带薪休假,要求各地政府制定落实带薪休假的实施细则。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这一系列政策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民众普遍欢迎。 ☞为适应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快速增长和转型升级需求,国家旅游局启动了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开展了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下一步将引导社会资本建设一批满足大众化、多样化、多层次休闲度假需求的国民度假地;支持景区和城市发展旅游演艺,丰富旅游者晚间休闲生活;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开发温泉、滑雪、滨海、山地休闲度假产品,加快推动环城市休闲度假带建设,鼓励城市发展休闲街区、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拓展城市休闲空间。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二》

2016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2016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旅游业经历了起步、成长、拓展、综合发展4个发展阶段,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贡献日益增长,在世界旅游业的地位也得到极大提升。

一、五大转变 展示中国旅游业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实现了从短缺型旅游到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的转变,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未来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国内旅游从小众市场向大众化转变,已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

图表 1984-2015年中国旅游人数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旅游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与国民收入的增长,国民人均出游从1984年的0.2次增长到2015年的3次,增长了14倍。国内游客数量从1984年约2亿人次扩大到2015年40亿人次,增长了19倍,年均增长10.2%;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国内游客数量呈现持续高位增长,推动中国步入了大众旅游时代,成为世界上拥有国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国家。国内旅游收入也从1985年的约8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4200亿元,增长了426.5倍,年均增长22.4%。2015年,中国旅游总收入超过4万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85.8%,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旅游消费市场。

(二)国际旅游从单一入境游发展成为出入境旅游并重格局,出境旅游市场更加活跃、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国际旅游仅限于单一的入境游,出境游起步较晚。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呈现井喷式增长,已形成入境与出境两大旅游市场并重活跃的发展格局。

图表 1978-2015年中国入境旅游者人数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旅游局

图表 1978-2015年中国旅游外汇收入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旅游局

从入境市场看,中国已是世界第四大旅游入境接待国。入境旅游人数(含入境过夜游客,下同)从1978年的180.92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1.33亿人次,增长72.5倍,年均增长12.3%;旅游外汇收入从1978年的2.63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136.5亿美元,增长431倍,年均增长17.8%。

图表 1995-2014年中国出境旅游者人数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旅游局

从出境市场看,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客源输出国之一,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2014年,中国大陆公民出境旅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达到了1.09亿人次,2015年上升为1.2亿人次,比1992年的298.87万人次增长了39倍。目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已扩大到15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重要的旅游客源国。

(三)旅游业从单纯外事接待型事业转向事业、产业共同发展,旅游综合功能优势日益凸显。

改革开放前,中国旅游业是中国外交事务的组成部分,对增进国家友谊和促进国际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尚不具备现代产业特征。

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业迅速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显示出巨大活力,与110多个行业相关、融合发展,对国家调结构、扩消费、稳增长、惠民生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总体上实现了六大发展转变:一是从外交的边缘向外交的前沿转变;二是从经济建设的边缘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转变;三是从经济增长点向第三产业的重点转变;四是从传统粗放型、数量型旅游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创新型推动方式转变;五是从扩大就业岗位重任向就业、旅游扶贫的重任转变;六是旅游发展的主体由政府为主向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主体、多类型、全方位的推进。

如今,旅游业对于社会公共服务、地区综合管理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对于中国城镇化建设、乡村脱贫致富、生态保护、实现美丽中国等起着重大作用。

(四)旅游业由一般性产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变,产业规模和实力迅速壮大。

2009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全方位推动旅游产业步入了黄金发展期,旅游产业规模和实力更加显著提升。

截至2015年,全国已有旅行社27364家,比1999年的7355家净增加了2万多家;全国已评有星级饭店数量13491家,其中包括五星级饭店867家、四星级饭店2779家、三星级饭店6776家;中国已有各类经济型连锁酒店约1.5万家,客房总数超过140万间。

1999年,国家旅游局开始实行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管理。其中,5A级景区首次评定始于2007年,截至2015年底,中国5A级景区数量达到200多家。

自1998年起,国家旅游局通过推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提升了中国城市旅游的吸引力。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70个城市成功创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近年来,在产业融合发展、资本并购、连锁化经营、互联网+等创新发展中,旅游新业态层出不穷,涌现出一批有竞争潜力的大型旅游企业,包括以华侨城、宋城等为代表的景区连锁经营商,以锦江、首旅、万达等为代表的综合性旅游商,以携程、去哪儿、同程、途牛等为代表的线上旅游服务运营商,业绩增长迅速,已成为中国旅游企业的领跑者。

(五)旅游业发展面由局部扩展到全国,形成了国家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社会共同推进的大格局。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桂林等少数旅游城市和黄山、峨眉山等著名旅游景区,如今,旅游业发展已遍及全国,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几乎所有的省(区、市)都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一系列在更大范围内的区域旅游合作品牌相继产生。

国家旅游局与各省区市建立了推进战略合作机制。2014年国家成立了中国政府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务院分管旅游工作的汪洋副总理任召集人,成员单位包括了国家旅游局、外交部、发改委等28个国家政府部门。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全国各类金融机构、非旅游类大型企业集团也开始纷纷参与旅游业投资与经营,形成了多层面、多区域、多形式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大格局。

二、五大作用 反映旅游产业综合贡献

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性高,拉动性大,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显示出了巨大发展活力,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拉动作用日益突出,是国家稳增长、促消费、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产业。

(一)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拉动作用不断提升

按照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关于《2008年国际旅游统计建议》和《2008年旅游附属账户:建议的方法和框架》,国家信息中心测算了旅游业对经济的相关贡献,测算结果表明: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达到了10%,对三次产业间接带动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呈逐年增长态势,对关联产业的拉动效应显著。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从2012年的9.41%上升为2015的10.51%。

旅游业对三次产业间接带动的增加值及其占GDP比重呈逐年增长态势,其中,2012年

为15022.77亿元,2015年达到了21230.951亿元,增长了12.22%。间接带动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相对处于稳定状态,在0.17%左右;间接带动的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则处于上升状态,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产业。

旅游业对关联产业的拉动效应远大于关联产业对旅游业的贡献效应。2012-2015年,旅游对交通运输业增加值的拉动贡献超过80%,比交通运输业对旅游业增加值50%的贡献多30个百分点,其中,旅游对民航运输及辅助服务贡献超过90%,对铁路运输及辅助服务超过80%,对水上运输及辅助服务贡献超过30%,对公路运输及服务辅助贡献超过60%;对仓储和邮政业贡献为30%。旅游业对住宿业、旅游购物、餐饮业的贡献也同样如此。

住宿业、旅游购物、餐饮业对旅游产业增加值的贡献均仅在10%左右,而旅游业对住宿业增加值的贡献在80%以上,对餐饮业的贡献超过60%,对批发和零售业的贡献为30%以上。此外,旅游业对房地产业增加值贡献率超过20%,对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增加值贡献率超过15%,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贡献率超过5%,是现代服务业中发展最为活跃的产业之一。

(二)旅游业是拉动消费、投资、进出口三驾马车的重要引擎,是推动中国供给侧改革的新增长点

旅游业既是生产型服务业,也是生活型服务业,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与110多个行业相关、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国的消费、投资和进出口热点,也是推动中国供给侧改革的新增长点。

自2014年起,中国城乡居民的旅游消费增速连续高于全国GDP增速,其中,2014年旅游消费的总额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15.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

从投资角度看,旅游投资需求旺盛、领域广、潜力大,正在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进入旅游业。2015年,旅游业直接投资首次突破一万亿元,达到了100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

从出口看,旅游服务出口是“不出境的出口”,长期处于增长趋势,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数据,2014年中国入境旅游收入列居世界第三,占出口总额的2.4%,2015年上升为2.5%。从进口看,出境旅游者在国外强劲的旅游购物消费实质是进口贸易。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12年,中国游客在海外花费上突破千亿美元,以1020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至2015年,海外花费已增至1050亿美元,连续位居世界第一位。

从供给侧改革角度看,中国旅游业已进入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需求为主的新阶段,对旅游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旅游业从传统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拓展发展空间,培育新的增长点,而且要求加大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提升旅游需求要素供给的质量和数量,促进供需协调。

(三)旅游业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三》

2016年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

中国旅游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

告(2015年版)

报告编号:159679A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中国旅游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5年版) 报告编号: 159679A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6480 元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2013年我国旅游经济总体上平稳运行,消费需求旺盛,投资持续增长,产业运行相对景气,发展方式加速转变。《旅游法》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出台,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受“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政策影响,公务旅游消费急剧下降,商务旅游消费明显放缓,国民休闲旅游消费增长势头强劲。

2014年,中国旅游业实现了平稳增长,旅游总收入约3.25万亿元。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2849.83万人次,整体入境市场在人数上略降,但在外汇收入上大增,增幅高达1成,为2011年以来所未有。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旅游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5年版)显示,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5年1月,再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任务分解表》,从国家层面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在内需启动、消费升级以及国民收入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中国旅游业正步入黄金发展期。根据规划,中国政府将多策并举,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国内旅游行业政策环境持续改善,行业也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旅游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5年版)》通过旅游项目研究团队多年对旅游行业的监测调研,结合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依托国家权威

数据资源和一手的调研资料数据,对旅游行业现状及趋势进行全面、细致的调研分析,采用定量及定性的科学研究方法撰写而成。

《中国旅游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5年版)》可以帮助投资者准确把握旅游行业的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投资者进行投资作出旅游行业前景预判,挖掘旅游行业投资价值,同时提出旅游行业投资策略、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建议。 正文目录

第一章 旅游业相关概述

1.1 旅游产业相关概念及旅游类型划分 1.1.1 旅游的定义 1.1.2 旅游业的定义 1.1.3 旅游类型的划分 1.1.4 旅游资源 1.2 旅游产业的特征 1.2.1 综合性 1.2.2 关联性 1.2.3 敏感性 1.2.4 季节性

1.3 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3.1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概述 1.3.2 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先导部门 1.3.3 旅游业成为中国战略性支柱产业 第二章 2012-2014年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分析 2.1 2012-2014年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1.1 全球经济及对旅游业的影响 2.1.2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现状分析

2.1.3 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2.2 2012-2014年政策环境分析

2.2.1 2012年多部门支持旅游业再融资问题 2.2.2 2013年旅游休闲纲要与旅游法推出 2.2.3 2014年旅游业改革发展意见出台 2.2.4 旅游业相关重要政策分析 2.3 新《旅游法》解读 2.3.1 立法背景 2.3.2 主要亮点 2.3.3 重要焦点 2.3.4 影响分析{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

2.4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解读 2.4.1 出台背景 2.4.2 现实意义 2.4.3 影响分析

第三章 2012-2014年相关行业推动旅游业发展 3.1 2012-2014年酒店业的发展

3.1.1 酒店业是旅游产业中系统组合与资源配置的基础力量 3.1.2 2012年中国酒店业发展状况 3.1.3 2013年中国酒店业发展状况 3.1.4 2014年上半年酒店业发展状况 3.1.5 中国酒店业发展前景展望 3.2 2012-2014年餐饮业的发展 3.2.1 餐饮业对酒店业的影响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四》

2016年最新全国旅游行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全国旅游行业标准化发

展规划报告

2016年10月

目 录

一、现状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现状基础

(二)发展环境

二、指导方针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方针

(三)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与工作重点

(一)主要任务

(二)工作重点{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

四、组织实施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大扶持力度

(三)狠抓工作落实

(四)强化考核评估

序 言

为进一步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新常态下旅游业的改革创新和提质增效升级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旅游强国进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国家旅游局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实施《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09—2015)》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编制新一轮《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

一、现状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现状基础

《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09—2015)》实施以来,我国旅游标准化事业快速发展,基础性、规范性和引领性地位显著增强,较好地发挥了对旅游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一是通过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有效调动了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全行业甚至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旅游标准化活动的氛围日渐浓厚,旅游标准化意识普遍增强。二是旅游标准化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政府部门指导、行业协会运作、企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三是旅游标准研究和制修订步伐明显加快,在旅游公共服务、旅游景区与度假区、旅游企业与旅游新业态、旅游绿色环保与节能减排、旅游信息服务等方面研制和发布了一批重要旅游标准。截至2015年5月,我国旅游业已有国家标准30项、行业标准34项,地方标准300多项,旅游企业标准达2万多项,旅游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四是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取得良好成效,共开展了三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达到176树立了一批旅游标准化示范标杆,产生了较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一整套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的经验。五是旅游标准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有效开展,随着我国与国际上多个国家标准互认协议的签订和标准化合作的加强,我国参与国际旅游标准化活动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六是标准化支持政策和管理措施得到加强,国家旅游局制定了《全国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浙江、

湖北、四川、甘肃、海口等多个省市地方政府把旅游标准化作为加强旅游业宏观管理、促进旅游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支持旅游标准化工作的政策措施,有效推动了旅游标准化建设并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但是,我国现行的旅游标准化工作还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旅游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旅游标准整体质量有待提高,标准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标准操作性不强或更新较慢,标准老化滞后现象客观存在,难以满足旅游业提质增效升级发展的需求;旅游标准体系结构不够合理,旅游标准覆盖领域仍然不够宽广,标准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复矛盾,市场自主制定、快速反映需求的旅游标准不能有效供给,新兴旅游领域标准相对缺失,难以适应旅游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旅游标准化实施推广机制不够完善,参与主体不够广泛,推进协调机制不够健全,配套政策措施相对不足,标准实施效益有待提高;旅游标准化创新能力需要增强,旅游标准化专家队伍建设及相关理论研究与标准创新相对滞后,旅游标准化技术组织体系需进一步拓展和优化,实质性参与国际旅游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

(二)发展环境

旅游标准化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提高旅游产品与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的关键,也是加强旅游行业治理和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是旅游业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提质增效的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五》

2016年中国旅游行业十大预测

2016年中国旅游行业十大预测

12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旅游集团发展报告2015》。对于中国旅游业而言,2015年可以用变革和调整来概括,国家旅游局出台了前所未有的严厉举措规范整顿市场秩序,加速旅行社生态链的进化;“互联网+”热潮涌动以及各路资本的争相进入,使国内旅游业的整体活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进入2016年,中国旅游业有十大猜想。

本次主题为“开放与共享”。我们主要从开放和共享两大方面剖析了旅游集团成长的新动力。报告认为,中国旅游产业已步入大众旅游和国民休闲的新时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正全面改变着旅游的商业模式和创新形态。在资本、技术、创业和需求的推动之下,旅游产业边界正趋于消失,开放和共享已成为当前旅游业态创新和传统企业转型发展的新动力。进入2016年,中国旅游业有十大猜想。

1.旅游开放是主流

旅游消费已成为国民大众的常态化生活选项,旅游正由过去的封闭世界走向日益开放的新阶段。从消费主体看,旅游正由少数人的旅游活动转变为国民大众的常态化生活选项。

从1985年到2014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由2.4亿人次增长到36.3亿人次,增长15倍,旅游出游率由23%增长到265%,增长12倍,旅游已成为我国居民日常性的消费活动。从消费形式看,旅游正由团队客的封闭世界走向游客和市民共享的生活空间。从2000年到2014年,国内旅游中散客所占比例维持在91%到96%之间。

2.休闲游成为市场重心

历经波折,携程与去哪儿这两对“冤家”最终走到了一起,为互联网行业增添了又一例“相爱相杀”的经典案例。去携的“联姻”不仅仅宣告了两家公司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宣告了在线旅游“流量为王”时代的终结,在线酒店、机票等标准品领域格局将趋于稳定。

一个领域的格局稳定了并不意味着和平的全面到来,相反一场更加激烈和持久的争夺战将快速开启,争夺的核心将是非标准化的休闲旅游。在此背景下,同程与途牛的合并“绯闻”至今仍余波未平,携程也迅速整合了旅游度假部门,美团点

评作为最大的跨界玩家也加速了相关布局。

因此,我们几乎可以断定,2016年的休闲旅游必将成为一个异常热闹的领域。

3.散客化时代已经全面到来

游客开始由团队客时期蜻蜓点水式的城市接触变为散客模式下浸润式的城市体验,旅游消费空间由封闭走向开放。从市场主体看,旅游业正由单一旅游企业主体转变为日益多元的跨行业商业主体。1980年,国中青三大旅行社的市场占有率达79.6%,到2000年,市场份额降到19.5%。

携程、同程等在线旅游运营商以及众信、春秋等民营企业日益发展壮大,成长为市场的重要力量。跨行业主体,如BAT、京东、万达、联想等广泛介入旅游业发展,旅游业正日益成为多行业巨头加速争夺的新商业领域。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

4.“二胎”催生亲子游热

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落地实施,孕婴主题将成为2016资本市场的大热门,旅游业与之沾边的要算亲子游了。据程超功观察,随着国内休闲旅游产业链快速走向成熟,亲子游等细分市场的边界也越来越清晰,一大批创业团队涌现出来,2016年将是他们融资和扩张的好时机。

5.大旅游商业格局初现

从产业内容看,旅游业正由狭义的旅游商业范畴转向广义拓展的大旅游商业领域。从酒店业到旅游住宿业、从旅行社业到旅行服务业、从旅游景区到休闲度假旅游业、从旅游购物店到形式多样的商业购物体系、从定点餐厅到目的地餐饮接待体系、从传统旅游交通到多主体、多层次的交通体系,旅游要素行业的内涵外延不断拓展。

从监管主体看,旅游管理正由单部门的政策制定转变为多部门协同发展的综合性政策制定。

6.商业与旅游去中心化合作凸显

共享经济的浪潮正铺面而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为商业共享提供了平台支持、闲置产能的存在为商业共享提供了资源基础、人人参与的模式为商业共享提供了市场基础、分享观念的深入为商业共享提供了创新支持。

在共享理念的推动下,旅游业已初步形成了三种基于分享的旅游商业模式:以蚂蜂窝、大众点评网为代表的消费者经验分享模式,以滴滴打车、途家网为代表的

所有者资源分享模式和以OTA、旅游B2B、垂直搜索引擎等业态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分享模式。旅游商业环境正经历价值重构。

互联网时代的旅游商业,将更加注重企业间的合作、共享,将从过去重视产业链的构建转向以共赢为核心的旅游生态圈的建设。整合资源的能力变得比拥有资源的能力更重要,资源的分享会带来最高的效率和更大的市场。

7.非旅企业的跨界投资迅猛增长

万达、恒大、绿地等五大房地产集团相继进入旅游业,近五年中已投资或计划投资额将超过1.7万亿元。据不完全统计,BAT和京东等互联网和电商企业近五年累计投资旅游业已超过350亿元。

旅游集团通过资本运作加速完善产业链,构建新旅游生态圈。国旅、港中旅、中青旅、华侨城、携程等大型旅游集团近6年投资累计已超过1500亿元。在线旅游成为旅游投资的新热点。据不完全统计,从2009年到2015年,在线旅游投资次数由5次增长到2014年的158次,在线旅游投资额由2009年的1亿元增长到2015年前三季度的772亿元。旅游投资领域日益细分,由2009年的5大领域增长到2015年的25个细分领域。快速增长的旅游需求成为吸引投资者进入的重要动力。

8.消费者导向旅游产品对创业影响加剧

人人分享模式推动在线租车、在线度假租赁等新业态的出现;需求的日益多元推动周末游、出境游、主题旅游、专项预订等业态的快速发展。科技和旅游的融合以及创业者的努力共同推动了旅游创新业态的广泛出现。对2010-2015年创业的138家企业的分析显示,旅游创业领域正日益转向消费者关注的细分市场。创业领域由2009年的6类领域增加到2013年的14个领域,并逐步转向潜力巨大的出境游、周边游、智能导游、定制旅游等新领域。创业者创业前所处的领域对创业有重要影响。对109位旅游创业者创业前所处领域的分析显示,这些创业者来自18个不同的领域,其中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最多,占25.7%,其次是在线旅游领域,占16.5%,来自传统旅游行业,如酒店、旅行社领域的创业者占12.9%。互联网技术和传统旅游经验是旅游创业者创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9.非标住宿领域将迎来新的竞争浪潮

经过最近几轮的并购调整,国内标准化住宿领域基本被几大集团主导,非标准化

的住宿如民宿、客栈以及高举“分享经济”大旗的途家们却迎来了一个高速成长期,2016年这些领域预计还将迎来一个爆发式增长。首先,非标住宿领域有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先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鼓励度假租赁,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明确将鼓励个体和企业购买商品住宅用于出租作为消化房市库存的重要举措,这无疑为途家模式开了绿灯,预计2016年可能会有更多类似的公司或创业团队以此为契机切入非标准住宿领域。

10.并购不会停歇

2015年国内旅游业发生了多起由巨头发起的并购或战略投资,涉及投资规模(不完全统计)在5000亿人民币上下,其中仅在线旅游行业前三季度的投融资规模就达到了450亿人民币,相比2014年增长了2.4倍。庞大的投融资规模背后是众多像万达、腾讯、百度、海航、复星、众信这样的巨头对旅游业投资机会的志在必得。而随着国内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旅游业相对于其他领域而言仍将保持良好的成长前景,2016巨头们将会在2015年的基础上继续加码旅游业投资并购,除在线旅游外,航空公司、酒店、旅游地产等都将是热点领域,国内旅游业集团格局将逐渐成型。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六》

2016年旅游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

测报告(2016-2022年){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

报告编号:170251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2022年) 报告编号: 1702512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7200 元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2004-2014年国际旅游人数情况统计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行业预测,未来 20 年世界旅游行业将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长趋势。国际旅游人数预计平均增长率为每年 3.3%,平均每年新增 0.43 亿人次。到 2030 年,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 18 亿人次。亚太增长强劲,旅游人数预计平均增长率达到5%每年,在 2030 年预计市场份额将从 2010 年的 22%增长到30%。

《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2022年)》对旅游行业相关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旅游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旅游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旅游技术标准、旅游市场规模、旅游行业潜在问题与旅游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旅游行业投资价值、旅游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旅游行业投资决策者和旅游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 正文目录

第一部分 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章 旅游行业概述 第一节 旅游的定义论述 一、旅游的定义 二、现代旅游业定义 三、国际组织关于旅游的定义 四、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五、关于定义的采纳效果 第二节 旅游业相关概述 一、旅游的观念 二、旅游的特征

三、旅游时间与旅游地的选择 四、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与转型 五、体验旅游同观光旅游的比较 节 我国旅游业的政策环境 一、我国假日旅游市场监管情况

二、我国国家、省、地市三级旅游质监体系情况 三、我国高尔夫旅游服务法规情况 四、云南面向全国发行旅游护照情况 五、对旅游业发展政策取向的思考 第二章 世界旅游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世界旅游业发展状况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

二、2014年世界旅游业的市场发展情况 三、2015年世界旅游业的市场发展情况 四、世界旅游业发展必须实现智能化 第二节 世界各地区和国家旅游市场发展情况 一、2015年亚太地区旅游发展情况 二、2015年非洲旅游业发展情况分析 三、2015年法国旅游业发展情况分析 四、2015年美国旅游业发展情况分析

五、2015年巴西旅游业发展的新动态 六、2015年澳大利亚旅游业推出旅游振兴计划 七、2015年欧洲旅游业发展情况分析 八、2015年东南亚旅游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三章 中国旅游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中国旅游业概况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特点 二、中国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三、旅游业与环境的发展关系 四、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分析

五、中国旅游业转型与产业政策选择分析 六、中国入境旅游的产业发展地位分析 第二节 2015年我国旅游业数据分析 一、2015年主要客源市场情况 二、2015年主要客源市场情况 三、2015年我国入境游情况 四、2015年我国入境游情况 五、2015年入境旅游外国人人数数据 六、2015年我国各省市入境旅游接待情况 七、2015年我国主要城市入境旅游接待情况 八、2015年我国各省市入境旅游接待情况 九、2015年我国主要城市入境旅游接待情况 第三节 2014-2016年中国旅游业发展分析

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旅游资源大国之一。自 2004 年以来,我国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均高于同期GDP增长率。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七》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以坚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增长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较低水平。特别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成为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快于一般工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

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21.6%,平均每天新增1.2万户。新动能对稳就业、促升级发挥了突出作用,正在推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快于经济增速。去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8.5%,新增4万多亿元。又解决643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

科技领域一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三代核电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国产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我国发展取得的成就,全国各族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

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是在极为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取得的。去年世界经济增速为6年来最低,国际贸易增速更低,大宗商品价格深度下跌,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加剧,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冲击和影响。这些成绩,是在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取得的。面对“三期叠加”的局面,经济工作遇到不少两难甚至多难问题,需要远近结合,趋利避害,有效应对。这些成绩,是在我国经济总量超过60万亿元的高基数上取得的。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1.5个百分点、10年前2.5个百分点的增量。经济规模越大,增长难度随之增加。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全国各族人民付出了极大辛劳,一步一步走了过来。这再次证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国发展前行的步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为应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注重加力增效,扩大结构性减税范围,实行普遍性降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3.2万亿元,降低利息负担约2000亿元,减轻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松紧适度,多次降息降准,改革存贷比管理,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扩大有效投资,设立专项基金,加强水利、城镇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中西部铁路和公路等薄弱环节建设。实施重点领域消费促进工程,城乡居民旅游、网购、信息消费等快速增长。去年还积极应对金融领域的多种风险挑战,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维护了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二是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我们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持续推动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取消和下放311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12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方便,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日益高涨。

财税金融等重点改革深入推进。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减少三分之一,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加。营改增稳步实施,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扩大。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价格改革力度加大,中央政府定价项目减少80%,地方政府定价项目减少一半以上。国有企业、农村、投融资、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正在显现。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努力稳定对外贸易,调整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出口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外商投资限制性条目减少一半,95%以上实行备案管理,实际使用外资1263亿美元,增长5.6%。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180亿美元,增长14.7%。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经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

https://m.chawenzhang.com/fanwen/15334/

上一篇: 2016年第一季度工作计划下一篇: 2016年油田公司党支部工作计划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