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伴文章网
黑伴文章网 知识文库>> 转:当下、无明和恐惧_无明恐惧_当下长篇创作的有和无

转:当下、无明和恐惧_无明恐惧_当下长篇创作的有和无

2013-11-17

人为什么会恐惧呢?最根本的答案只有一个——恐惧是因为“我”和“我的”概念或佛教说的“我执”所致。这“自我”的概念是所有问题的根源,小至个人冲突,大到国与国间的战争。

一.人类的无明

什么是无明呢?一切众生的无明,是从无始以来就已经产生了。由于无明的作用,使人们倒见真理。就像走路迷失了方向,以东为西,以南为北。人的身体是虚幻不实的,但却认为是属于自己固有的,把看到、听到、闻到、触到、想到的虚幻影像,以为是自己的真心相,其实这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暂时的、假的、变动不住的影子而已。就像一个人生了眼病,看见半空中长出花朵,看见水中的月影以为有第二个月亮。众生处于一种病态的妄执心理的作用,被虚幻无有的东西迷惑遮蔽了自己的真心本性。人的真心自性被人的妄执牵着鼻子走,不能自明,自然陷入生生死死的苦恼中,在烦恼恶障中轮转不停,永无宁日,这就叫做“无明”。

二、人的恐惧和忧虑

人往往很在乎自己的外表——男人会担心自己秃头,而女人则烦恼自己脸上出现皱纹或忧心自己的身材、肤质、身高等问题。人们也害怕遭受他人的批评与抨击,或遭到上司的谴责,他们害怕被人嘲弄,而不敢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想法,但每当有人表达与自己相同的意见,并且得到别人的认同时,又感到愤愤不平。他们深感自己为批评所累,虽然明知那种批评是不公平也不是他们应得的。担心自己的家庭又是一个问题:“或许我根本不是个好爸爸(妈妈、女儿、儿子)。”先生担心自己年轻貌美的太太会对其他男人示好;而太太也会恐惧自己英俊的丈夫会离她们而去或与其他女人私通。未婚男女担心如何找个好对象,而结了婚的夫妻又担心若膝下犹虚会是多么寂寞。在另一方面,已有子嗣的夫妻可能要担心子女的教养问题,有些人则恐惧:“我老公(婆)已不再爱我,可能会遗弃我。”或“等到我老了,孩子会不会照顾我?”有些父母过度担心小孩的安全问题,是否有足够的钱应付家庭的开销、家庭的保安问题、或是眷属亲人的健康情形等等。在工作场合,人们可能烦恼能否顺利完成工作,以及如何做正确的抉择。“如果我的决定是错的,那该怎么办?”“我应该现在赶快把股票卖了呢?还是迟些再卖?”“我的部属在财务处理方面是否值得信任?或是他们会不会趁我不在时背叛公司?”有些人担心可能会造成的损失,或是无法如愿获得升迁,或是被托付太多的责任,有些人则烦恼功成名就时遭同事的嫉妒。事实上,我们每天所遇到的烦恼永远也无法详细列出来。活着本就充满了恐惧和恐惧,这造成我们内心的黑暗面。人有无数的恐惧--害怕在不安中惊醒、怕敌人、怕饥饿、怕生病、怕失去财产、怕老、怕死,甚至害怕来世。人不只担忧事情出纰漏,甚至事情进行的太顺利也要烦恼。在他的心中有种隐约的恐惧感,似乎事情会在突然之间出错,眼前的快乐可能在下一秒变成悲哀。虽然有人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但人们还是担心没有消息,无端的担忧使得生活中充满恐惧。

人为什么会恐惧呢?最根本的答案只有一个——恐惧是因为“我”和“我的”概念或佛教说的“我执”所致。这“自我”的概念是所有问题的根源,小至个人冲突,大到国与国间的战争。

由于无明的作用,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都是生活在种种的迷幻之中,总是在妄想中生出有我,因为我字当头,执着于有我,这便生出了有你、有他的种种分别,也因此就有了我爱和爱我者。但是,自己又不能自知自觉,控制不住它这一个我的念头下去,另一个我的念头又上来,一个接一个没完没了的都在我中。正因为“我”这个念头不断,也就妄想不断,于是产生各种见解看法,乃至偏见邪见,于是产生憎爱差别,不利我的则恨之,有利于我的则爱之。不论是何等样人,由于有了憎爱不平等心,必然产生差别与贪心,从而沉溺于过甚的五欲之中,追求色、声、香、味、触、财、色、名,这些都是从妄想、有我的无始虚妄中引发出来的。

“有我”,就有欲望。欲望都因爱欲而生,人的生命是因欲而有的,因为有欲爱,才有男女之性,才有了生命的诞生。众生都很爱惜自己的生命,其实,这个爱生命是以欲为根本与归宿的。假如没有欲,爱这个生命还有意义吗?爱生命不过是为扩张、延续更多更长的时间满足欲而已。所以爱欲为缘因,爱命为结果。有了命才能得其欲。正因为有了个人的欲望,有了这个欲的心理作用,所以就生出种种是是非非。满足自己欲的,则生顺境,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不合自己的欲则生逆境,就灰心丧气,怨天尤人。一旦谁影响了我欲,立刻憎恨得咬牙切齿,谁妨碍了我的“爱”,便妒得要生啖其肉。由于憎恨、嫉妒的膨胀、升级,于是生出种种毒恶之心,造出种种看得见,看不见的污秽恶行,制造种种罪孽,自己也就得种种果报。这样就产生了地狱、恶鬼、畜生等三种恶道。新魁文章网-www.zhangxingkui.cn

因此,我们应该记得释尊说过的一句话:“不论恐惧源自何处,它总是来自愚人而非智者。”由此可见恐惧似乎是人类生活的一部份,任何一个活在现世的人,都无法从这些不愉快的精神困扰中挣脱。

三、安住当下

宇宙间万有一切,有形的物质也好,无形的精神世界也好,都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终始”,世界上的东西包括我们的生命,是如何开始的?又是如何终结?是先有终呢?还是先有始?始在哪里?终又在何时呢?再说“生灭”,什么是生?什么是灭?生又从何而来,灭又灭往何方?是先生后灭,还是灭又后生,这又是什么道理?又如“前后”,时间有没有前后?在此是前,在彼就是后,那么哪里是前,哪里是后?用什么样的感受去体会它,天上方一日,地下几千时,到底孰前孰后,真有这个前后存在吗?再说“有无”,看到“有”的就称其“有”,看不到的就称其“无”,世界上有绝对不灭的“有”吗,见不到的“无”就是真的“无”吗?再说“聚散”,今日聚,明日散,在此为聚,在彼为散,有一个绝对不动的聚与散吗?水结做冰,冰化做水,谁是聚,谁又是散?找不到永恒不变的聚聚散散,只是因缘、条件,而其因缘、条件,也都是有聚有散,不是一成不变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都在聚散之中吗?再讲“起止”,譬如这个宇宙地球,从哪一天开始?哪一天停止?人的七情六欲,各种烦恼,又从何开始,何时了结?

因为我们有思维,有念头,就有种种取舍,爱的抓住不放,恨的丢弃不要,今天取了这个,明天又取那个,转来转去,没完没了,跳不出来这个轮回的圈子。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好像人心里的念头一样,一个接一个,这个下去那个又出来,相继不断,屡屡不绝,像转圈子一样,循环往复,转来转去又回到原来的地方上。倘若我们生理的、心理的各种各样的虚妄境界,都在那里旋转妄动不停,安静不下来,这时候你硬要真性显住,那怎么可能?

佛教认为(包括西方哲学),人,是有局限性的。人首先生存在时间和空间里。时间、空间,都是“人”来体验世界的方式。时间和空间是真实的吗?佛理上讲:现象是存在的,本体上的时间和空间并不存在。而仅从现象上说,过去即是现在,现在即是未来。过去现在未来是一体的。时空是不可分割的,时间是由空间构成的,空间是由时间构成的。时空也是一体的。现代物理学对此也有了充分的实验证据和严谨的理论体系。

真实的生命是“无生”的,是生而不生,灭而不灭。真心,真我,是不生不死的。这个真而无妄的世界不是你去做一个造一个,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我们常常以为生就是不存在的事物开始存在,死就是存在着的事物停止存在。当我们深入观察事物的时候,我们将看到这个关于生死的观念是非常错误的。没有任何现象能从一无所有中开始存在,也没有任何存在着的现象能变成一无所有。事物总是不停地变化。云没有死,它只是变成了雨。雨没有生,它只是云的变化和延续。树叶、鞋子、快乐及痛苦都符合这一不生不死的规律。以为死后我们不再存在,这是一个狭隘的观点,佛教里称之为"断见"。而死后我们将不变并继续存在的狭隘观点被称之为"常见"。真实超越了这两者。一切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的境界。但,如果你很坚决地持有远离之心,这,也是一种幻化虚妄境界,同样要远离。同样道理:这个远离远离之心的远离之心,又要远离。待到幻心没有,离心没有,甚至没有也没有,此时真性方才显现。这种连没有也没有的境界,并不是真的没有、真的断灭,而是去幻存真的实像,这,就是“一真法界”。

明月在我心中。我的爱人在我心中。那些使我痛苦的东西也在我心中。我们这个为妄想分别和痛苦所充斥的世界被称作"世间"。在这个世间里,事物都是互相外在的我在你之外,萨达姆o候赛因在乔治o布什之外。但在一真法界里,候赛因总统是在布什总统之内的,那里没有仇恨和谴责。在一真法界里,我们生活在圆融无碍的奇迹中,生死一如,生即是死,死即是生。没有人害怕死。因为死意味着在同一瞬间又以其他形式而生,一如云朵消失变成了雨。为了保任自己,我们必须步入法界。实际上,法界与世间是不二的。专心地走上一步路,全神贯注地感受脚下的土地,我们就走进了"法界",被光明所摄受。我们是其他的一切,其他的一切是我们,无二无别。我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即是为别人,我们为别人所做的一切即是为自己。

假如我们生活在无明的幻像中而丧失了觉照,假如我们沉迷于过去或未来,假如我们被贪婪、嗔恨、愚痴、骄慢、执着、疑心、嫉妒和自私所左右、驱使与束缚,我们只能被恐惧、焦虑、愤怒、散乱、烦躁与痛苦包围,就不可能真正地过好我们生命的每一分钟。http://www.ishuo.cn/

所以,佛教告诉我们,我们破除无明和恐惧的最重要的一个行动,就是:安住当下:放下过去和未来,提起正念,深入观察和揭示当下所发生的一切事物的真相。

根据佛教教义,地狱、天堂、轮回(samsara)和涅盤都存在于当下,回归当下就是发现生命、觉悟真理。生命只能从当下发现,所以过去佛都觉悟于当下,所有现在佛、未来佛也同样是觉悟于当下。只有当下是真实的:"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佛陀教导我们,不应当追念过去,因为过去已不复存在。若迷失于对过去的思忆当中,我们就失去了现在。生命只存在于当下。失去了当下就是失去了生命。佛陀的意思是非常清楚的:我们必须告别过去,以便我们可以回归当下。回归当下就是同生命相接触。同样,假如我们不能坚实地扎根于当下,当我们展望未来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没有根蒂,我们会认为将来我们会很孤独,没有依怙,没有人会帮助我们。"若有人如是思维,未来色如何,未来受如何,未来行如何,未来识如何",类似这样对未来的关心会带来不安、焦虑和恐惧,无助于我们全身心地照顾好当下。它们只会使我们应付现前的行为变得脆弱和混乱。孔夫子有一句话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他的意思是提醒我们关心未来,但不是为未来焦虑和恐惧。筹划未来的最好方法是照顾好当下,因为我们知道既然现在是由过去构成的,那么未来必定是由现在构成的,我们需要为之负责任的,就是当下。当下是我们唯一可把握的。关心当下就是关心未来。

为了全身心地回归当下,放弃所有对过去的执着和对未来的妄想。开悟的意思是达到真实的深刻圆满的觉悟。这种真实存在于当下。为了回归当下,面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必须深入地观察事物的本质并体验它的真实存在。当我们这样做了,我们就体验到了甚深智慧,它把我们从痛苦和无明中解救出来。

我们需要给心中的觉照当下的种子浇水。觉照是开悟的种子,警觉的种子,理解的种子,关心的种子,同情的种子,解脱的种子,转化的种子,自我调节的种子。如果我们练习觉照,我们就会体会到我们生命中身心内外清新欢快的一面,这一面,当我们生活在遗忘中时,是无法感受到的。觉照使我们的眼睛、心脏、明月、树林等事物变得更加明晰、更加美丽。如果我们在觉照的心态下去感受这些美好事物,它们将会绽放出全部光华。当我们在觉照的心态下去感受烦恼时,我们将能转化它。当一个婴儿在卧室哭喊的时候,母亲会立刻跑进来将它温柔地抱在怀里。因为母亲是爱和温柔的化身。当她这样做的时候,爱和温柔就浸润了婴儿的身心,几分钟后,婴儿大概就会停止哭喊了。

觉照当下,就是一位母亲,每次当你的烦恼开始哭叫时,她就会细心照看它。当烦恼逗留时,你可以通过常常提起觉照的念头,使自己享受到生命中许多清新健康事物的滋味。而当烦恼上来时,你可以关掉单放机,合上书,打开起居室的门,让它进来。你可心对它微笑,用你现在已变得强有力的觉照来拥抱它。再比如,如果恐惧上来了,你不要回避。用你的觉照温和地问候它:"恐惧,老朋友,我认出你了。"如果你害怕自己的恐惧,它就会将你淹没;但是如果你平静地邀它上来,在觉照的心态下对它微笑,它就会丧失一部分力量。如果你一直坚持给觉照的种子浇水,那么数周之后,你就会变得有足够的力量邀请它随时上来,而且你将能够让觉照来拥抱它。这或许是不那么令人愉快的,但是在觉照的心态下,至少你是安全的。

与当下的生命相接触,深入地观察存在的事物,这时我们就能够看到所有这些事物无常和无我的本性。无常和无我不是生命的消极方面,而恰好是生命的基础。无常是事物的持续变化,没有无常就不可能有生命。无我是一切事物互摄互入的本性,没有互摄互入,就不可能有任何事物存在。没有太阳、云、地球,郁金香就不可能存在。我们常常对生命之无常和无我感到悲哀,就因为我们忘记了这一点。没有无常和无我,生命就不可能存在。觉悟到无常和无我,并没有把活着的快乐带走,相反,它使我们变得更健康、更肯定、更自在。人们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他们看不到事物无常无我的本性,他们把无常当作有常,把无我当作有我。

深入地观察一朵玫瑰,我们可以相当清楚地看到她的无常的本性,同时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她的美和珍贵的价值,因为我们觉察到她脆弱和无常的本性,我们看她可能比以前更美、更珍贵了。一件事物越脆弱,它就越美、越珍贵,比如一弯彩虹,一次落日,一株在夜间开花的仙影拳,一颗流星。注视着灵鹫峰冉冉升起的太阳,遥望着舍卫城,俯视着成熟的稻田,金黄的稻谷,佛陀看到了它们的美,并把这些告诉了阿难陀。真切地看到了那些美好事物的无常的本性,它们的变化和消失,佛陀没有痛苦,也没有失望。通过深入地观察所有存在着的事物的无常和无我,我们也能够超越失望和痛苦,体验到日常生活中奇迹的可贵一杯清澈的水,一阵清凉的微风,一个轻松自在的步履,所有这些都是很美好的,尽管它们是无常和无我的。

生命是苦,但是它也是美好的。老、病、死、意外、饥饿、失业和天灾,都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我们拥有深刻的智慧和自由的心灵,我们就能平静地接受这些东西,而痛苦就已经被大大地减少了。这不是说我们应该在苦难面前闭上眼睛,通过接受苦难,我们提升和滋养了我们天性中的慈悲,苦难成了滋养我们慈悲的因素,所以我们不害怕它了。当我们的心充满慈悲的时候,我们就会以减轻他人痛苦的方式来做事。如果人类已经取得了某些进步的话,那是因为我们慈悲的心。我们需要向那些具有慈悲心的人学习,学习他们怎样为了他人而提升自己的修行。这样,别人也将会从我们这里学习活在当下的方法,观察所有存在着的事物无常和无我的本性。这种做法将会帮助我们减轻痛苦。害怕意外使很多人过着一种枯萎和焦虑的生活。没有人能提前知道我们或我们所爱的人会发生什么不幸。但是如果我们学会用一种觉悟的方式来生活,踏踏实实地过好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刻,以温和、理解的方式来善待那些与我们亲密的人,那么,即便我们或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可遗憾的。活在当下,我们就能够发现生命中美好的、令人振奋的和使人健康的现象,而它们将能治好我们心中的创伤。每一天我们都在变得更美丽、更清新、更健康。

佛性、解脱、觉悟、安宁、快乐和幸福只能在当下发现。我们与生命的约会就在当下。我们约会的地点就是在此地。

在《局外人》这篇小说中,阿尔伯特o加缪描写了一个几天以后将被处以死刑的人。他独自坐在单人牢房里,顺着日光,他注意到一小方蓝天。突然间,他感到与生命、与当下的联系是如此紧密,他发誓要放下一切,专注地度过剩下的几天,享受每一刹那。后来的几天,他确实这样做了。执行死刑的前三个小时,牢房里来了一位牧师,来接受囚犯的忏悔,为他举行临终仪式。但是这位囚犯只想一个人呆着。他想尽各种办法,才把那个牧师支走。牧师走后,他自言自语地说:"这个牧师是个活死人。"他看到,想要拯救他的那个人,比他一个即将被执行死刑的人更像死人。我们中的许多人,虽然活着,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着,因为我们没有能够感受到当下的生命。如加缪所言,我们像活死人。

任何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出路。是继续这样忍受这样的现状,还是开始“安住当下”,让自己的人生发生转变?

恐惧,当下,经典语录,经典佛理,无明

转:当下、无明和恐惧_无明恐惧_当下长篇创作的有和无

https://m.chawenzhang.com/fanwen/699/

上一篇: 男人情话背后的隐晦潜台词_水瓶座情话潜台词_最隐晦的情话下一篇: 找个和尚就嫁了吧_找个好人就嫁了吧_找个好人就嫁了吧歌词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