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伴文章网
黑伴文章网 诗歌大全>>散文诗>> 三年级上册习作8的作文

三年级上册习作8的作文

2014-12-10

三年级上册习作8的作文《一》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习作8

谈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燕花心黾

宋代诗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句意;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或者共享这美丽的月光)。这是一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咏月怀人词。苏轼作这首词是怀念弟弟苏辙(子由)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全词的点睛之笔,既抒发了诗人对远隔千里的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同时又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祝福他一切顺利平安。这两句词常被后人用来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怀念与祝福.

谈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代诗人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因为自己在庐山里。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谈谈“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诗人僧志南的《绝句》。全诗是:“古木阴中寄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是南宋时期的诗人,他是一个僧人,志南是他的法号,他的真名不详。这首诗正是他早春踏青游玩时美好心情的真实写照。“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意思是: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全诗的意思是: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两句写的最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和风细雨更有美感,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富有画意。从这两句诗里还可以看出诗人对事物观察很仔细,他看到春雨中杏花的美和春风中杨柳的美。读完这首诗,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到了景色的美丽,同时也体会到了细心观察对于写文章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诗人细致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谈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史安西》。全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是:劝你再喝一杯酒,因为你走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不会遇到什么老朋友了。全诗意思是:渭城的早晨刚下过雨,尘土被雨水沾湿不再飞起,旅舍淋过雨后更加干净,路边的柳树也更加青翠了。您就要上路了,请您再饮一杯送别酒吧,出了阳关就不容易再见到老朋友了。表达了王维的用诗劝酒以抒发与朋友的难舍之情。王维是在他的好朋友离开时,再也找不到这样好的朋友的背景下,抒发自己很舍不得,很伤心,很难过的境况下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诗。我从我国著名的大诗人写的诗句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得到了许多启发。我国的古诗历史悠久,我为我生活在这个国家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谈谈"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全诗是:“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意思是:蝉在高高的梧桐树上唱着歌儿,它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这是因为它站得高,并不是凭借秋风的力量。这两个诗句蕴含着真理: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至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议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也就是说只有高洁的品质才能有权利指示别人。现在,人们经常引用这两句来比喻具有高贵品格的人。现代京剧于成龙中的两句台词:无病别嫌瘦,奉公没道穷。对我印象很深。我们要学习这种廉洁奉公的优秀品质。

三年级上册习作8的作文《二》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8

{三年级上册习作8的作文}.

习作8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例,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如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按习作要求,选择两句诗,找到原作和有关参考资料,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写出来。

3、研究报告语言要清楚,表达要准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难点: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课前准备:

学校发的《国学·千家诗》、古诗调查研究报告表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你们会背哪些我们在语文书上没有学过的古诗呢?(生背,五分钟,给与鼓励)

2、老师这儿也有几句诗,大家谁能起来读一读?(课件一句一句出示)

3、你们真棒,会背、会读这么多古诗。老师忍不住要给你们鼓掌了。我们刚学了《掌声》一课,现在老师就深有体会啦。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吧。

那你们想不想研究研究他们,把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看呢?

二、研究例文

1、过渡: 很多同学跃跃欲试了,先别急哈。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叫屈美生的同学写的一篇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PPT)

2、课文翻到137面,自由阅读例文,想一想介绍了哪些方面的知识?(PPT (出处、作者及朝代、全诗、诗句意思、思想感情。)

3、你觉得,如果小作者收集资料更充足的话,还可以写些什么呢?生答

(写作背景,有关趣闻,不认识的字等等)

4、哦,原来啊,我们只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在纸上,就是研究报告了。真是简单,而且很有趣。(十五分钟){三年级上册习作8的作文}.

三、学习写作方法

1、那说了这么多,研究报告究竟是什么呢?小结方法PPT

2、对,写报告的第一步就是提出问题,比如······(再看看那五句诗) PPT

还有很重要的一步就是需要查资料,有的诗词是书上没有的,有的到四五六年级才能学到,那大家就需要查资料才解决一些问题。

3、老师这里有一张古诗调查研究报告表,帮助大家一起来学习。我们现在来交流一下查阅资料的成果吧!生交流。鼓励

4、有了这些收集,我们写起作文就是手到擒来啦。现在我们就可以练习写作文。借助例文简要说明习作基本格式:PPT

题目,写在第一行的中间。自然段开头要空两格。注意标点的用法。

展示例文PPT.(学过分段,可以把分成三段)

5.写作提纲。PPT{三年级上册习作8的作文}.

如果有时间,还可以介绍一篇范文。{三年级上册习作8的作文}.

四、写作研究报告

板书设计{三年级上册习作8的作文}.

1、 出处 2、作者、朝代 3、全诗 4、意思 5、思想感情

6、写作背景 7、趣事······

三年级上册习作8的作文《三》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作文第八单元 自由习作

{三年级上册习作8的作文}.

三年级上册习作8的作文《四》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文范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文范文

1关于“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研究报告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逢入京使》。全诗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始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意思是:骑马在路上和好朋友相遇了,但是此时手中没有纸和笔,不能写封家书,只好凭你传句话给我的家人报声平安。

读的时候,我就在想那时候打仗肯定很辛苦,多年在外征战,自己思念故乡的亲人,亲人也在家乡盼望着他平安回家。建议大家多读读这类边塞的诗,就可以了解到唐代人更多的生活情况。

2关于“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研究报告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出自

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全词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我读完全词后,在头脑里想象了这样幅画面:一位戴着青色箬笠,披着绿色蓑衣的渔翁在垂钓。天空中的白色鹭鸶快乐地飞翔着,像是在为渔翁老爷爷的鱼而歌唱。那水中的鳜鱼也格外肥美,它们争着抢着从水中露出头来,呼吸着细雨中清新的空气。

难怪渔翁爷爷在风雨中也不回家,原来他是在欣赏着美丽的雨中景。

3关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研究报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全诗是“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42岁的时候,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了都城长安,可是李白在长安的生活却不尽如人意。他感到自己远大的抱负无法实现,心中万分失望,毅然辞去官职,准备离开长安。

临行前,李白躺在床上彻夜难眠,想着自己以前走过的路以及3年来在长安的生活,更是感慨万千。这时,一缕月光透过窗棂照在李白的床前,那么洁白,那么柔和,像是蒙在地上的一层秋霜。顺着月光,李白抬起头来,看着空中皎洁的月光,激动不已,故乡,我的故乡,你在何处?激动之后,李白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也被所有漂泊的人在思乡时吟诵。

4关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研究报告

有这样一幅画: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在灯下穿针引线,忙碌地为即将出行的儿子缝补衣裳。儿子身上穿着的衣服,也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母亲的身边放着叠好的行李,看来母亲又要送别儿子了。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用诗写出了这幅图。这首诗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原来母亲将母爱针针缝进了这“游子身上衣”中。儿子要出远门了,母亲担心他归期太迟,只好多做些衣服。我理解了最后一句:小草要感谢春天的阳光带给它生机,所以孩子要感谢母亲的爱。

5关于“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研究报告{三年级上册习作8的作文}.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后一句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这句诗写的是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色,这一轮西下的夕阳斜斜照在水面上,因为它正在落下,所以只能照到近处的满面。被夕阳照到的地方是红色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在青草的映衬下就是绿色的。

这句话里面,我最喜欢这个“铺”字。它让我想到了妈妈给我铺床时轻柔的动作。原来,阳光也是这样轻轻柔柔地照射在江面上,让同一江面变幻出两种不同的颜色。

我还读过白居易的其他作品,比如《草》《钱塘湖春行》,有兴趣的朋友,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6关于“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研究报告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的一句,全诗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是贺知章83岁重回家乡的时候写的,相传在他10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到长安去求学。背井离乡,他和父亲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哪怕挨饿受冻,也要读书。

在外面度过了70个寒暑,83岁的他终于回到了故乡。人老了,头发白了,但因为他多年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当他踏上阔别了70年的故土时,正碰上地村口玩的一群小孩,看着眼前这位老人,孩子们当然不认识他了,他们凑成一堆,迎上前去,很有礼貌地笑着问:“老伯伯,您从哪里来?”听了孩子们的问话,他感慨万千,往事一一映入眼帘,写下了这首《回乡偶书》。

7关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研究报告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唐代诗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全诗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一首差别诗。李白与孟浩然是很要好的朋友,一次他们在黄鹤楼相见了,可是孟浩然要顺江而下,去美丽的扬州城。李白来送行,他站在岸边,看见载着朋友的那叶小舟渐渐离去,慢慢地消失在视野里。只有滚滚的江水不断地向东奔流,他心中无限伤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里面“孤帆”是最值得研究的。照理说,长江之上不可能只有一艘船,可是为什么在李白眼中却是“孤帆”呢?我查找了许多资料,才有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孤”字不是指“船”是孤独的,而是指人。孟浩然去了扬州,而李白却留在湖北,朋友分别了,那不就孤独了吗?

三年级上册习作8的作文

https://m.chawenzhang.com/shige/10013/

上一篇: 2016贵州贵阳中考优秀作文下一篇: 2016中考语文作文大全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